(每次出門一定會帶書是我一直不變的原則。這次因為行李重量和工具書的因素只帶了一本劉曉波文集【向良心說謊的民族】,原本以為應該一下就看完的書,沒想到居然這麼耐看,重複翻閱了好多次)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是在劉曉波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後才知道這號人物。個人覺得這情有可原,畢竟當時在電視上看到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時候年紀還小,還不到可以震撼到什麼樣的一個地步,不像911恐怖攻擊的時候,已經是可以深刻體會到什麼的年紀;對六四的民運人士我想印象也停留在發胖的吾爾開希,其餘就沒有了。
劉曉波得獎的時候我人正在深圳。當下我很好奇這是個什麼人物能夠拿下諾貝爾和平獎,沒想到大陸當局撲天蓋地的封鎖,幾乎什麼資源都得不到。僅僅在韓寒的部落格上得到了『 』這樣的消息(括弧裡面有三個空格,就是『劉曉波』之意),後來我就一直想什麼時候要來拜讀這位大陸異議人士的著作,在出發往挪威之前,我想這應該是再好也沒有的機會了:在劉曉波無法來挪威領取諾貝爾和平獎的現實環境下,他的著作代替他到了奧斯陸。
最少,他的精神到了這個和平的國度,即便他的身體仍然在中國為他建設的大牢裡面受難,但就如同他所說:
這個獎,是給六四亡靈的,不是給他個人的。
而讀完此書,我也為他的文采和論點感到熱淚盈眶。
(諾貝爾的獎項都在斯德哥爾摩(Stockholm)領取,只有和平獎在奧斯陸。這好像是諾貝爾先生的意思。)
我有一個好習慣,就是在讀過的書上面都會劃重點抄筆記,就連村上春樹的小說也不例外(真的),不過由於這幾年都在大陸生活,對這裡的環境和文化有深刻的體會,此次讀劉曉波文集我竟然發現似乎沒有能夠劃重點劃紅線的地方,因為如果劃起來整本劃也劃不完,真的,寫的太好了。我在大陸的時間雖然只有三年,但是比起那些自以為了解大陸、已經到大陸多年的老同事(或是老台灣人)來說,我認為我從親身的體驗和所讀所學的大陸經驗與認知,與他們的差別簡直是千里之遙。該怎麼說?當他們認為「身為台灣人」的這點優勢已經漸漸消失的時候(事實上也的確正在消失中),對台灣或是台灣人的未來感到悲觀的時候,他們簡直沒有深層去分析過了解過這其中巨大的差異。應該說他們忽略了深層的差異而僅僅看到表象,錯誤的認知比沒有認知還糟。
而最常聽說的就是大陸的大學生素質越來越好、薪水各方面也比台灣的大學生便宜很多怎樣怎樣的,但是我想說從現今大陸的這個教育體系出來的學生(並非全部,大部分)包含我家小內,都是不合格的,都是無法思考且只會按照某一種思路去片面地了解事物的人,所以整個社會佈滿著不同程度的謬論及思維,這點我後面會舉些例子。
我在深圳上班,我的小內是從小的共產黨優秀黨員兼道地的江西姑娘,我領的薪水是人民幣,說起來似乎沒有立場講這個國家有什麼不好,但是我覺得這沒有衝突,難道一定要變成豬才能夠說豬肉不好吃嗎?是一個道理。在小內和他的親朋好友甚或是自己的大陸朋友前,我毫不掩飾地讓他們知道我對這個國家的執政黨有多麼地厭惡。長時間的交往和相處下來,我反而對台灣民眾對大陸朋友的刻板印象感到越來越能夠理解,尤其是在固執霸道且難以溝通這部份有深刻的體會。
不過,那不是人的問題,那是國家的問題,那是教育的問題。
剛剛提到有幾個我覺得無法想像為什麼不能夠討論的例子,我舉個最清楚的,就是說「祖國不能分裂」的這個問題。當年我認識小內的時候,有一句他講過的話直到現在還是我們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現在她已經認同我的想法了,可見我的統戰有多麼成功XD),就是當年她在香港跟我說的:
「台灣問題可以談,但是沒有空間。」
這意思就跟幾億的大陸人所思考的一樣,就是說你要被我上是一定要的,主要是決定在你要自願還是被強姦。(←這倒底是什麼心態)
有時候我真的不了解這是什麼樣的一個想法,應該就是一統化的教育體制下所教育出來無法思考事物的另一面的典範吧。因為從小就教你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破壞領土的「完整性」就是民族罪人,於是乎大陸數以億記(←真的,還是99.9999%都是這樣想)的人也都認同這個我自己都覺得很奇怪的想法。
台獨份子從來不能跟我劃上等號,我承認以前曾經有過統一的思想但是現在已經不感興趣了,用最簡單的想法,挪威瑞典本來是一個國家,兩國之間甚至沒有台灣海峽、也沒有分隔共治五十年,緊緊挨著的兩個國家一個地方,難道有因為分成了兩個國家有什麼影響嗎?瑞典倒閉挪威找不到民族方向?沒有啊!所以我完全不認同大陸想法中的統一思想,非得要一個國家才好?非得要「領土的完整」才是對?瑞典挪威人家不也活的好好的而且幸福指數還名列前茅!
已經是丹麥時間晚上三點十分了,不知不覺太激動說的多了....Orz 最後還是把這段話寫下吧。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特別是對於每天必須面對現實的種種無恥和野蠻的知識份子來說,對無恥的沉默即無恥,無恥即知識和道義的雙重死亡。
By劉曉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