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我又來看你了。)
殷殷期盼著我的文字相擁入眠的百萬讀者們(誰)久等了,這篇文章來的晚了點因為在捷克的行程比較趕,第一天到的時候參加了六十五個經銷商的產品發表會議,第二天就飛去Ostrava(別問我這是哪裡因為我也是第一次去,聽說是捷克的第三大城,靠近斯洛伐尼亞)參加客戶的十周年餐會,坐的是那種標準的歐洲小飛機,最大乘載量約四十人,走道就是摸乳巷的那種。飛行距離約四百公里,一個多小時,讓我有以前復興航空從台北到高雄的航線之感。
事隔三年我又出現在布拉格的街頭,這是我最喜歡的歐洲城市。因為這裡曾經住著卡夫卡(Franz Kafka),而他幾乎一輩子沒有離開過這個城市。
從Ostrava飛回到Praha已經是下午四點多,回到飯店已經接近五點,簡單做了些整理就趕緊帶著相機到布拉格拍照,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卡夫卡。
(這種紋路的地板超吸引人的,讓人不想在上面走來走去都不行。)
三年前我第一次來布拉格,那時候仍是新鮮人的身分。現在雖然還不是很老,但是佔了某一部分的份量倒是。至於三年前的文章我想可以參考這篇:黃金巷,二十二號。 那時我可以說是加滿了速度從查理大橋直奔上黃金小巷的,穿著薄底的休閒鞋。而這次由於時間關係所以我把重點放在了舊城區,隨意走走拍拍,當然也去了卡夫卡的出生地,坐在那裡想了想這幾年來發生的一切。
是卡夫卡開啟了我閱讀的生命。應該說,以前我從未這麼大量地閱讀過,而透過了卡夫卡的書,我就開始了嗜書如命的生活。把卡夫卡的著作貪婪地閱讀完了之後,接著不斷地讀小說、讀報紙、讀英文書、讀很多很多,直到今日閱讀像是劉曉波文集這樣的書籍,雖然存在主義對我而言仍然是個說不清楚的概念,但是我很清楚明白的是透過存在主義的這個概念,我感覺在閱讀的這個點上比許多人都強悍的多。
真的,我並非夸夫追日式的自大,在許多方面,我強悍的姿態是無可比擬的。
其實我想多花點時間在這個城市多停留一下,但是工作上的原因並不允許。已經進入了此次旅程的後段,行程也開始比較緊湊了,陸續還有三個國家要去,一直要到七月十二號,我才會從巴黎離開歐洲,回到溫暖的台灣。
很想說些什麼,在這個卡夫卡的城市,探尋著卡夫卡的足跡,沿著他走過的一磚一瓦,此刻心裡滿滿的,感觸。
不過,似乎也不用說些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