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迷上了騎腳踏車。

從一開始每天下班在附近的田邊開始慢慢騎,一開始只想把它當作一個輕鬆的下班後的運動,畢竟現在不是讀書的時代,吆喝一聲就有球友一起上球場拼戰,進了職場,反而感覺自己的孤單;只要輕鬆地跨上我的腳踏車,不管是邊騎邊聽音樂、還是單純享受運動的樂趣,每天半個小時的騎車運動,成了我最好的舒壓手段。

我喜歡那種風吹拂在我臉上的感覺。這樣會讓我放鬆,至少可以稍微忘記工作的繁雜和人與人之間的摩擦、不合、明爭暗鬥。

後來,我慢慢地發現,騎車這件事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單純運動的快樂,還有一種挑戰自我的感覺。一開始,可能只是五公里,後來慢慢遞加到十公里,十五公里,現在的我可以很輕易地騎到五十公里。我還很想繼續挑戰下去,看看自己的極限在哪裡,或許這就使一種上癮的感覺,無怪乎腳踏車名牌 Scott的車系裡就有一個系列名為,ADDICT。

我承認自己是一個常常會沈迷東西的人。以前我沈迷過很多東西,從電動玩具到滑板、電影、潮流系穿著,到牛仔褲、球鞋、甚至是五光十色、燈紅酒綠的沈迷,不一而足;我有三分鐘熱度,我也有不理性的購買慾,更多的時候,我承認自己是為了購買而購買,為了證明自己也買得起的揮霍。

後來我發現這些揮霍,對自己並沒有好處。因為我失去的永遠比得到的多。

記得有人說,三十歲之前,我們都在用「加法」過日子,不管是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能得到或得不到的,物質上的需要還是生理的慾望、享受,甚至是用不到的奢華品通通一股腦兒地加在我們的身上;而過了三十歲,我們要懂得學會用「減法」過日子,把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減去,不必要的應酬和好大喜功,光鮮亮麗的外衣,能減則減,只探求自己的內心、自己真正的需要。

發現,其實減去多餘不必要的東西,會讓自己更輕鬆;留白的美感,也勝過過度壅塞的堆疊。

前幾天,我一個人騎著腳踏車,從台南騎到了高雄。路上遇到一個也是一樣全副武裝,車衣車褲安全帽防風鏡,不同的是他騎的是追求速度感的公路車,而我騎的是功能取向的登山車,就在路的對面,交錯而過,我們互相打個招呼,各自上路;後來我在便利商店買東西的時候,又遇到兩個結伴環島的車友,就這樣一路騎下來,我也陪他們騎了一段路。

我發現,原來騎車的樂趣還不只一樣。
當你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騎乘的時候,你有時前、有時後,有時並駕齊驅,互相鼓勵打氣,很容易的你就可以突破自己的極限,原本認為自己到不了的地方,跟上就到了,彷彿結伴登山,一起享受登頂的快意;如果安安靜靜的一個人騎乘,那就可以磨練你的意志,由你自己,和你自己的身體機能對話,或許像我,為了挑戰自己的極限,訓練自己的耐力。

在速度感中,你問,你現在騎多快?你問,你還能騎多快?你又問,你騎那麼快要做什麼?趕時間嗎?

我說,如果不趕時間的話,請看看路邊的風景吧。

我想起大江健三郎的那首詩:

晶瑩的雨滴 映射出了風景
雨滴當中 有另一個世界

所以當我自己和自己的心肺功能對話的同時,我也問自己,是否曾經忘了要放慢腳步,去看看這個世界?我從高鐵的橋下經過的時候,我在想,當我們利用現代交通工具很迅速地從這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除了無法好好地看透路邊的風景,也無法細細地將感想深深地印在腦海吧?大江健三郎,可是待在樹下,看著雨滴幾個小時,領悟出了這樣一首美好的詩,那麼,屬於我們自己的詩,又在哪兒呢?

或許現代的生活太匆促了。太多的交通工具比腳踏車迅速多了,省力多了。

但是我選擇繼續騎著。細看我的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是卡夫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