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的某一段時期一定要選一個低點,我回想在這三年在深圳的段時光,九月份到十月份是我感到最心憂的時候。
工作、經濟、家庭壓力的壓力撲天蓋地而來,從歐洲回來的那一刻起,到今天為止我還沒有好好地睡過一場覺。雖說我是個準時睡覺的人,十二點以前一定就寢,不管是自己一個人在宿舍裡面或是回家,但是已經接近一整個月早上都沒有超過六點半才起床的紀錄,包含禮拜六禮拜天。
一方面是例行性的早會:七點十分(!!!)。如果晚上回家住在市區隔天開車到工廠必須要花一個小時(來回兩個半小時),所以每天都是這個時間醒來,然後一路工作到晚上九點十點,沒有間斷。
不過工作並不是一直坐在辦公室吹著冷氣對著電腦發呆這類的內容,業務工作上也包含晚上與客人吃飯喝酒這類的應酬內容,單單這半個月,應酬次數多達五次。
對於那些喜歡應酬喝酒抱小姐的捧由來說,半個月五次一點都不多,更別說樂於此道的人,也有聽過一個禮拜就有五次的,不過對我而言,如果這是必須的惡,一個月一次我想是合理的額度。
有些事情之所以新鮮,那是因為你不把它放在經常使用的名單之內,所以會有熱情和衝動(當然也包含性衝動),但是一旦成了常態,避免不了的就是熱情的衰減和枯竭。雖說這種衰竭不像是肉體的衰竭那樣一去不復返,反倒像是可以重複充電的電池,或許休個假放鬆一下就能夠再度滿溢起來,不過對於這種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內容下,我甚至覺得被稱為活力充沛使用不盡的我,提前面臨了某一大部分的枯竭了。
(突然想起我很喜歡喝的港式奶茶)
像是隻電力耗盡的電池兔,現在的我一點精力都沒有。
既然工作壓力這麼大,那總該有休假吧?當然中國大陸這邊十月一號共匪國慶是固定會休假的,所以我也安排了回台灣休假。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大概是我這兩年多以來第三次有個完整的返台休假,一次是過年、一次是回台灣結婚(只休五天),第三次就是這次,實在不確定這種「休假是罪惡」的觀念是遺傳誰,總之能夠得到一個休假是值得開心的事情。
而且,還是帶小內一起。應該是開心度大增的這個時間點,卻成了我這陣子沈重壓力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我已經開始捨不得她了。
如果要回台灣待產,我們沒有選擇必須就在這個月底回台灣,而小內也要暫時離開我的身邊到明年二月,這一陣子忙碌下來,我幾乎沒有辦法想像小內不在我身邊的我會是什麼樣子。
這樣說似乎是很肉麻,不過小內確實是我在深圳的唯一寄託。他除了我家小內的身分以外,還擔任了我日常生活中的唯一朋友,這樣說一點都不誇張。並不是因為我機掰的個性很難交到朋友我不想交朋友,而是在這種環境裡面,要交到一個知心的朋友確實有很大的困難。
跟我來自同一個地方的老鄉(大陸叫法XD),多數是包二奶、喝酒抽煙吃檳榔玩女人的老江湖,除了年齡興趣上的差異,在大陸這麼久的老江湖們,會不會當你一個真正的朋友還真的不知道。(大部分的時間不要挖洞給你跳就算不錯了)
跟我差不多年紀的同事(應該叫做部屬),雖說我已經盡量不讓上級的威嚴顯露,但是確實上司下屬之間還是必須要保持一段距離才好,而且在收入及生長環境都大不相同的現狀下,其實能聊的能交往的地方確實有限。或許來過大陸工作的人才有辦法體會這樣的心情,兩岸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一個台灣海峽而已,雖說是同文同種,但是思想和觀念各方面可是大大不同,當對方總是對你所說的理解有限的時候,確實很難再深入下去。部門聚餐、部門出遊的時候當然是很快樂地打鬧在一起(但是感受的到對「上司」的距離),我似乎是在三十歲的年紀扮演了四十五歲人應該有的角色。
更別說其他的部份了。工作上多數也是面對國外&台灣的客戶,跟中資或是在大陸的客戶也少交往,出去應酬喝酒,能夠認識的也只有「歡場無真愛」的女子,這裡沒有誠品書店,更遑論能在書店喝咖啡時巧遇桂綸鎂了。(好啦我想太多了XD)
種種以上原因,身邊沒有一個晚上能夠出去喝杯咖啡聊聊天的朋友也不足為奇了。有時候工作時間的長度像是雙面刃,長到你回到宿舍就什麼都不想,只想趕緊洗個澡躺在床上睡大覺,有時候卻會讓你感覺,原來夜晚這麼漫長,而你卻沒有一個下了班可以一起去做些什麼事情的朋友。
要我變成交了一個會跟你固定拿零用錢的女友、或是一起去酒店尋歡作樂的那樣的人,對我而言是不可言喻的墮落。但是坦白說,有的時候我確實羨慕那樣的夥伴關係,我想應該說的更仔細一點,是那樣的夥伴關係而不是那樣紓解壓力的方式。我感覺孤獨,有部分的孤獨甚至連小內都不能夠稀釋,如果小內離開我到台灣去,這四個月的孤獨,我又該怎麼吸收呢?
我真的好累。那樣期待又害怕的心理,好難以言喻。有時候倒是希望「希望的事情不要100%成真」,那樣,我也許就能夠撐過這四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