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工作的需要,開始看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的書,之前的我是不看這類財經企管的書,覺得很空泛,跟所學的、所喜歡的東西也扯不上邊;開始唸了以後,一不小心,書架上彼得杜拉克的書就慢慢地多了起來,自己也開始從這些書裡面有了些管理的概念。

對杜拉克有些認識的人都知道,他可說是現代第一位管理學大師,但是他卻排斥這樣的稱號,他寧可稱自己為「新聞工作者」或是「旁觀者」,說起來這是很謙虛的用語,即使他已經貴為世界上首席的管理學大師。不過有趣的是,如果你很認真地把他的書看完,內容裡面他花了很多的篇幅去講解,大師與老師的差異。

總而言之,他被稱為大師是名至實歸的,其他多數人,只能稱為老師。

這本【不連續的時代】裡面,筆者選了兩段話,或許可以當作讀這本書的敲門磚。

一段是關於現代生活人與人之間所產生的疏離感:

都會區的公寓房屋比傳統街坊容納更多人。
不過十九世紀工業城的神奇發明──電梯,卻是用來隔離同棟住戶。
.................................................
我們或許已經有設計垂直街道的技術方法,比方說電扶梯,
但要以此為基礎,在高樓內創造社區中心,購物中心和「戶外活動」,
讓人們可以碰面交談,花時間放鬆身心,散步,交往,
都需要為數驚人的技術創新和美學設計巧思。

一段是關於行銷的基礎概念:

其次,企業界人士必須學會把「行銷」當成創新的力量來實踐。他們必須知道,真正的新事物通常無法滿足已存在的需求。真正的新事物會創造新的期望、制定新的標準、產生新的滿足。因此,創新行銷(innovative marketing)能創造市場。新技術總是需要新市場,而在新技術創造新需求之前,甚至沒有人會想到新市場。

後面開始隨手寫寫筆者對於閱讀這位大師的小小感想。

創新在商場上面的重要,我想身在這個環境的人多數都了解。在這快速變遷的社會裡面對挑戰沒有幾家廠商可以停滯不前,或是靠一個產品或一項專利吃穿一輩子,不但要動的好,更要動的快。尤其是每一次不管參加什麼樣的展覽、去到什麼樣的公司或是商談會,總是發現大家無不絞盡腦汁想該怎麼創新,該怎麼改進自己的產品去迎合市場的需求,甚至是創造市場,深怕自己成為被遺棄的那一個。

在杜拉克的另一本書【典範移轉:杜拉克看未來管理】裡面也提到這句話:「我們無法駕馭變革,我們只能走在變革之前。」言簡意賅地點出了變革對一間公司、一家企業來說是多麼的迫切。與其去預測未來(即使預測到了又如何?)、去防範變革,不如走在變革之前。

而對於某些老化的企業,他更提出建言:「創新本身也許並不是最重要的──有系統的放棄、改進、從既有的成功發掘機會,對一家企業可能更有利。」過去的成功不見得是一帖恆久不變的藥方,將企業餵養成功的方程式,三十年前或許可行,三十年後的今天,賓主可能異位,以前使你強壯的藥方今日可能會讓你致命。

對照現今通用(GM)汽車的困境與豐田(Toyota)汽車的成功,通用汽車不應該學習所謂的豐田學嗎?

杜拉克在【下一個社會】裡面提到:「創業家將變化視為常態。通常他們不會自己製造變化,而是尋求變化,回應變化,並且把變化視為可資利用的機會;這種態度正是創業家和創業精神的特質所在。」

如果一個企業體無法成為一個能夠隨潮流變化的有機體,那就如同機器,會慢慢老化,慢慢凋零直至死亡。當然,人也是一樣,每個人都要適度地要求自己去改變、去強化自己的本職學能、去要求自己不斷前進,甚至多苛刻一點也無妨,這也是筆者自己前進的動力。而如何建立自我的價值觀?當然,這裡還是需要引用這位大師的話:

我暸解到,「人」才是我的價值觀。而且,我不知道成為最有錢的死人對我有何意義。在那個經濟大蕭條時期,我沒有錢,還沒有找到其他工作,未來也沒有展望,但是,我還是辭職了,而這是對的。換句話說,價值觀才是最終的檢驗,而它也應該是。

1. 我需要學習什麼,才能讓知識符合工作要求所需?
2. 關於我的知識領域,以及這些知識能夠、應該對組織和同事的工作有何助益,他們必須知道、瞭解些什麼?

反覆的詢問自己內心的需求、自己為什麼而存在,會慢慢地讓自己變得比較開闊而好學,不會把自己侷限在一個小框框裡面。

杜拉克的方式,不外乎督促、解說、批評、讚美、激發靈感,他的存在,為學術界以及企業界做了很完美的結合。閱讀他的書,你會慢慢發現原來管理也可以寫的說的很哲學,很有人性,句子也寫的很漂亮。

最後,還是引用一段他的話當作結尾:「自由是人類肩膀上最重的擔子:自行決定自己和社會的行為,並對這個決定負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是卡夫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